耗时8月剪56个民族人物
退休易老不服老 重拾剪纸不停歇
曾经我们用年轻有为来赞许青年,曾经我们用诗词歌赋来定义才华,曾经我们用文韬武略来品鉴英雄。人生七十古来稀,本应卸下一身疲倦安享晚年,而易呈学却依旧伏案而作,用一幅幅剪纸作品来勾勒他自己的人生梦想。
退休后,重拾儿时剪纸爱好
今年已70岁的易呈学,出生在剪纸之乡——瑞昌。
他说,小时候,就看到大人们逢年过节剪窗花、喜字,他就跟着学。但是参加工作以后,他也无暇剪纸。2008年,易老退休,他想重拾儿时的“伙伴”。随后,他报名参加市老年大学剪纸班,整整学了一年。“从小就爱剪纸,现在算是重操旧业吧。”
在市老年大学学习期间,易呈学很快掌握了阴、阳技艺的剪纸方法。他还通过剪纸结交了全国各地的朋友,与他们相互切磋技艺。“原来我剪的图案比较简单,现在剪的种类更丰富。”
去年,市文化馆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,伟人颂·中国梦”易呈学剪纸作品展。“当时,我自行策划、设计、剪纸,历时6月,剪出100多幅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作品。”易老说。
耗时8月,剪出56个民族人物
谈到最自豪的作品,他迫不及待地拿出刚刚完成的《五十六个民族》。该作品长28米,以红白两色为主,线条活泼流畅,里面的每个人物都神情欢快、栩栩如生。“我取56个民族图像时,一律选择15岁以下的少年民族盛装图像,寓意是‘少年强,则中国强’。”他说,28米长卷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奋斗,带领全国56个民族解放,建立新中国。
“用这样一种形式,用这样一种艺术,也是用我自己的心血,表达对祖国的热爱。”易老说,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,也没有统一的图案,56个民族人物的着装、语言和形象都不一样。在创作前,他特意去南京、上海等地走访学习,从构思到装裱完,用了整整8个月。
只要还活着,就不会停下剪纸
如今,易呈学老人还在九江一些高校教大学生剪纸,而他的剪纸作品也多次在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家展览。“有收获,也有失败。收获呢?就是现在会剪纸的种类多;失败呢,就是每创作一幅作品,不是百分之百都能成功,有的只剪了一半,有的全部报废。”
谈到未来,他满怀憧憬,“剪梁山泊108将、剪金陵十二钗,这些都是我想挑战的作品。”但是,剪纸耗费体力、脑力,动辄就要剪十几个小时,对于已70岁的老人而言,这真的是个挑战,家人也担忧。易老坦言,即便不会像以前那样连续剪十几个小时,但只要还活一天,他就一天不会停下剪纸。
因为他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完成。“我的梦想就是把我的剪纸艺术传承下去,希望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个传承人。”
|